曾在高校摸爬滚打多年,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傅彦还担任过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院长。

在高校虽然赚得不算多,但日子过得很舒适。用她的话讲:“手下有10多个人的团队,管理上百人的学生。研究方向也比较领先,也能申请到各种国家研究基金。”

2012年,傅彦却一脚踏入大数据行业。从高校投身企业开始创业,10年后,在这个互联网巨头环伺的行业中她终于小有成就。傅彦所创立的数之联,近年来基本以超过50%以上的速度在发展,去年6月公司完成了由中科招商、中光防雷(.SZ)等投资的1.6亿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2021年12月底,四川证监局网站显示,数之联正接受IPO辅导。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傅彦在公司总部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傅彦讲述了创业10年的心路历程,也坦率地表达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_建议加快硬科技领域重点投入,解决“...

傅彦接受记者专访每经记者张建摄

建议加大政策扶持民企,政府项目给民企更多机会

从2012年成立开始,作为一家深耕大数据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数之联已经走到了第10个年头。10年间,傅彦坦言,从开始做企业到现在,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困苦。“能够生存下来是很难的”。

尽管发展到现在,数之联面临的已不再是生存问题,不过傅彦依然表示,互联网巨头环伺的环境下,竞争异常残酷。“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机会公平;二是回款的及时性问题”。

在傅彦看来,对民营企业政策依然有一些潜在的限制。数之联很大一部分业务聚焦于智慧军工、智慧政务领域,“实际上,我们的技术水平并不差,但要想成为政府的核心供应商却是非常困难”。

据傅彦介绍,在前期承接政府项目中,政府往往会通过自己的平台集成项目,巨头企业拿到项目的大头,而数之联这类的民营企业只能承接到一部分。

另一个傅彦面临的棘手问题是项目回款的及时性。而军工、政务等领域的回款周期很长。数之联这类科技企业,在人力、研发等方面投入很高。如何平衡现金流是傅彦最关心的问题。在公司现金流最困难的时候,傅彦等创始人不得不自掏积蓄甚至是卖掉房子给员工发工资。

对此,傅彦建议,希望在政府项目中能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机会,另外也希望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能够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社保等方面,让民企能够更好发展。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傅彦的另一条建议是希望国家重视对于硬科技行业的支持。从大国走向强国,需要从“代工制造”走向“自主制造”。

“一方面,直播等互联网经济繁荣,这对国家硬科技提升实际上是很有限的,甚至还暴露出偷税漏税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在工业软件等硬科技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傅彦说,希望科技的创新发展能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谈公司发展:未来向芯片检测等领域延伸

从最开始一个很小的科研团队起步,如今的数之联已打入了诸多行业龙头的供应商体系。尤其是在面板“缺陷检测”领域,数之联已是行业的细分龙头。目前在面板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已有8家是数之联的客户,包括京东方、天马微电子、惠科、华星光电(TCL)、维信诺等。

所谓面板“缺陷检测”,具体而言是通过AI机器视觉去判断面板是否存在缺陷,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缺陷,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缺陷。要打入面板行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刚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小团队,虽然有一些技术,但对行业的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成功的案例。这就造成了一个信任上的问题,别人是否愿意给你机会去试。”傅彦说。

数之联在面板行业第一家客户是京东方,但过程也颇为曲折。2018年左右,京东方准备用AI机器视觉的方法进行面板“缺陷检测”,数之联得到了一个入围的机会。“当时京东方选了几家厂商,包括美国和韩国知名企业、国内BAT级别大厂进行PK。”傅彦说。

“当时,公司一帮年轻人很拼命做出了产品,而其他的大公司它们觉得自己的产品非常牛,可能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做。对这些巨头而言,即使落标也没有太多损失。”傅彦回忆称,在随后的第一轮测试中,数之联挤到了前三名,超过了一些巨头的水平。

在之后的正式公开招标中,数之联以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报价,加上承诺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成功拿下了京东方的订单。

在打入京东方体系后,越来越多面板企业成为了数之联的客户。“现在几乎所有的面板厂,它们建任何一条生产线都会用到我们的产品。”傅彦对记者说。

目前,国内面板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大面板厂商也在大力扩产。2020-2021年,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陆续投产共计8条7代以上的LCD(液晶面板)生产线。此外,面板厂商也积极布局 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领域,尤其是在柔性OLED上。目前,仅京东方一家便在成都、绵阳、重庆、武汉、鄂尔多斯等地布局了6条OLED 产线。

谈到未来,傅彦表示,除进一步深耕面板检测领域外,公司也会向芯片检测领域进军。在她看来,面板的“缺陷”检测与芯片的检测是存在一些共通之处的。“目前,国内的芯片生产厂商还比较少,并没有面板产业这么成熟,但我们一定会紧密跟踪这一领域”。

建言数据安全:用法律与技术发展来保障

作为一家大数据企业,在专访中,傅彦也谈及她对行业的一些看法。目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已经渗透进金融、工业、政务等各行各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则使海量数据迅速得到处理与分析。

相较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小数据受到的关注较少,所谓小数据是指在仅有少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小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的人工智能方法。

去年9月,美国相关的研究报告《小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指出,长期被忽略的小数据人工智能潜力不可估量。

近日,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提出一个观点,AI 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转变方向,是从大数据转向小数据、优质数据。

对于小数据是否会代替大数据,傅彦的观点是,不是说完全从大数据过渡到小数据,从技术来讲可能会有一种发展趋势。“大数据、小数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场景,其中很多数据是稀疏或者缺失的状态,例如水下很多数据是无法采集的,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突破。”

除挖掘数据价值,人工智能与数据行业另一个热点话题是数据安全。数据时代,不经意间就会发生信息泄漏,用户的隐私信息如何被保障,这是否会成为阻碍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傅彦看来,任何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出现都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数据的不安全隐患在行业发展中是存在的,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傅彦说道。

为规范行业,国家去年也陆续出台信息安全相关法律。9月1日,《数据安全法》开始实施,对数据处理活动、安全保护、开发利用提出了明确的合规要求,11月1月,《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开始实施,这两项法律共同筑起了我国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体系。

傅彦认为,“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数据安全问题进行监管,技术也会对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保障,就不会阻碍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领域的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