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让人流泪的不一定是真实故事。近日,全国多地消费者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他们在主播“二晨”的直播间里上了当。记者调查发现,二晨有着3600多万的粉丝量,在其直播里经常上演“大老板抛妻弃子”、“带着原配抓情人”等狗血剧情。不少人在其直播间下单,收到的却是品质低下的劣质商品,甚至还有人在维权过程中受骗,损失了上万元。

直播带货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可是为了带货不惜编造狗血剧情,这显然超出了应有的边界。靠着编故事卖“假”货,竟然成为坐拥3600万粉丝的大V真是咄咄怪事。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的大V还不是少数。情感带货直播俨然成了直播带货行业一个特点鲜明的分支,形成了成熟的变现模式和产业链条。从演员到剧本,都有团队负责,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自编自导自演,从“吸粉”到带货,都有成熟的套路,每一环节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自有其用意,环环相扣,通过虚假故事引发粉丝共鸣,进而以精心设置的话术套路粉丝下单买货。

比如,在其直播里,二晨就杜撰了一个叫“杜康”的黑心老板,此人为富不仁抛妻弃子,为人不齿。正义使者二晨则受杜康发妻所托,带人打上门去找杜康讨要说法。直播过程中,更是不断上演在桌子底下、窗帘后等“隐秘的角落”发现杜康情人,与杜康争吵等等戏码。

一场直播下来,粉丝们往往感佩于二晨的正义感,愤慨于杜康的黑心无耻,殊不知这两者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所谓的正义、所谓的背叛,不过是为了吸引粉丝而做的“人设”。直播里上演的种种戏码,也不过是七拼八凑的情节编造。而这一切的背后,诱导粉丝下单购物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情感主播的口中,价值数百上千元的商品只卖几十元,这既是为了让“家人”(粉丝)得到实惠,更是为了让杜康之流的黑心人补差价,让他们亏得更多。于是,在直播中下单购物就不再单单是得到实惠的购物,而且有了惩罚坏人的神圣道义。东西这么便宜,黑心人这么无耻这么坏,正义感爆棚的粉丝怎能不下单?

对于这一套路,知名打假人王海有个十分到位总结,并将之归纳为“四假”:假剧本、假情感、假人气以及假优惠,这个总结很到位。吊诡的是,如此之“假”的直播竟然还能大行其道,这不是直播行业应有的生态。

“四假”直播盛行,平台难辞其咎。对于一个坐拥上千万粉丝的主播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其编故事、卖劣质商品的行为绝不是近期才有,也不会是短期行为。受其假故事诱惑,下单购物被骗也不是少数。对此,平台理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叫停、整改。但平台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要么是失察未能发现问题,要么是早已发现了问题,但出于某种目的未采取相应措施,而是默认其行为,导致其野蛮生长。

消费者的盲从心理和监管的缺位也是促成“四假”直播大行于道的重要因素。情感直播的情节浮夸、离奇,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其不合理之处,但部分消费者就是不肯动脑,一味盲从,最终上当受骗,本身成为“受害者”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为主播“站台”增加了人气。这些受害者中,尤以中老年群体为众。主播们就是看中老年人存在认识偏差,利用其思维惰性,精心谋划故事,引诱其一步步落入圈套。其心可诛,其行可鄙,理应受到严厉的查处。

消除“四假”情感直播,需要消费者瞪大双眼,在面对离奇的故事,诱人的优惠时多一分警醒,更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起来。

直播平台管理方也应当尽到管理主体责任,采取有力举措,打击违规的同时,也要加强审核,不给违规直播以传播空间。

监管部门要对违规违法直播动真格,创新方式方法,使用新手段解决新问题,用足法律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依法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在对违法直播带货的个人、企业予以处罚的同时,查明相关平台是否尽到了应有的审核把关义务,没有尽到相应义务应当追究连带责任的,依法追究平台的责任,倒逼平台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良好的直播环境。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四假”情感直播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这反映出中老年人缺乏子女陪伴,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打击违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提醒和关爱,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了解新技术、新手段,帮助他们提高辨别能力,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

如此,才能从根上消除“四假”直播传播的土壤。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