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荆冰 张玉辉 贾薇薇 王丽娜

推动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6日,在“声音·责任”2022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姚树坤教授表示,基层和农村健康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层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

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医药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基础医疗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说,今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第七个年头,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当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地区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全国范围基层医疗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年许多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等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关键在于没有足够的会使用的专业人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马文芳是扎根乡村50多年的医生,他在今年的议案中提到,由于城乡经济差距问题,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较低、环境较差,大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医学生选择城镇医院,造成乡村医生普遍老龄化,青年人才稀少,乡村医生队伍缺乏。

多措并举让基层医疗机构“留得住人”

“如何打通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待遇、专业培训和配套激励政策,提升基层职业人员归属感。”

黄宇光委员认为,要加大对扎根基层医护人员的宣传奖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待遇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晋升考核标椎,让基层医疗人员“留得住、干得欢”。建议设立“全国基层好医生好护士”专项奖励基金,逐步营造全社会关注爱护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社会风尚,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岗位的吸引力。

姚树坤委员认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与医务人员知识和技能不足有很大关系。要解决基层人才问题有四个途径:第一,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在完成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上,能履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科医师;第二,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基层和农村卫生机构能够招得来人,而且能留得住人。第三,深化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机制改革,包括省际间对口帮扶及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对西部人才开展业务培训和定向委托培养;第四,要关心关爱对口帮扶的这些医生,在招聘、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岗位等级晋升、考核培训等方面加强激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建议,国家或各省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短期培训班或缩短学制(如2~3年)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院校,定向为乡村培养公共卫生及医疗人才。鼓励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全科乡村医生,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卫生健康工作队伍,改善乡村卫生服务和治理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一直关注基层建立协同疾病防治网络。他表示,目前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及专科医院和基层乡村社区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分离,建议在疾病防控领域,要建立三位一体协同疾病防治网络。上级医院应该对基础医院的诊疗能力进行帮扶,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加强基层健康教育管理

姚树坤委员说,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慢性病人群。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基于这样的国情,慢病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从基层开始管理疾病,基层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是主力军。基层医生如果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就可以达到预防或长期缓解慢性病的防治目标。

他强调说,“健康教育远远不是简单的健康知识传播,还需要技能,需要服务的艺术。不止是基层医生,我们很多专业领域的专家也缺乏这样的理念和意识,所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强化、培养基层医生的知识技能和预防疾病的意识,从而降低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民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我们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热点话题

医学创新须入发展战略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我们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医学创新作为长期的医疗发展战略来对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指出,高端医疗产品投入大、周期长且风险大,因此国家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强大助力,应给国产创新产品更多机会和激励政策。而从企业角度而言,也应主动给相关院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提供支持。

杨杰孚委员强调,对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设备,除了在审批流程及产品招标等方面给与“绿色通道”外,国家应当出台相应政策,逐步提高国产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并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国产医疗器械。

眼健康与大健康不应分离

融媒体记者 宋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在其提案中建议,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我国县乡村的眼保健系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眼健康是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与眼科都密切相关。“只要把糖尿病管控好了,糖尿病引起的眼病也将大幅度下降。”王宁利委员说,慢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可防可控,但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做的仍不够。

这一提案的“诞生”和他去年在云南、山西的考察经历有关。

“大多数村医的眼健康管理都是0,甚至眼科相关的检查设备不少都过期了。他说:“这次考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知道‘健康中国2030’实现的障碍在哪儿。”

他认为,“从现状看,以县域医院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虽然做得不错,但在如何有机地运行方面还做得不够。”

“眼健康和大健康不应分离。眼科医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的使命。” 王宁利委员说。

解决人口问题须从中小学教育着手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一直非常关注女性健康和人口生育方面的问题,他今年的三个提案都关注于此。

最近5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已从1 700万左右降到1 000万左右。徐丛剑委员认为,出生人口的降低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有关。因为从心理上说,中等收入群体是最不愿意生育的。他认为发达国家已经尝试的如增加社会保障、延长产假等福利,无法从根本改变这种趋势。他提议,应该从职业素质教育甚至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正确的人口观和家庭幸福观的教育。只有从本质上提升人民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才会改变大家对生育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辅助生殖、生育力保存是人口问题中值得关注的方面。目前我国这方面的试剂、设备都依赖进口,而进口手续又比较繁琐。他希望有关部门能促进相关试剂和设备国产化,简化进口手续。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婚前性行为约占一半以上,使得意外妊娠相当普遍。但目前避孕节育等基本生殖保健只针对已婚夫妻,为此,徐丛剑委员希望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避孕节育需求,避免意外妊娠对他们身体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