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们在养育宝宝的路上肯定有不少心得。有时,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一路走来吃的那点儿苦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毕竟,谁还不是第一次当爸妈呢?养娃路上吃点苦、受点累似乎都很难避免。

不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避坑,今天特地写了这期谣言大盘点,这些育儿谣言和误区,让我们集中起来一一粉碎。

进来看看这些育儿误区与谣言,你中了几个_!

宝宝早点吃盐才有力气

宝宝 1 岁前,是不需要额外添加盐的,因为从辅食和母乳中获取的钠,就已经足以满足宝宝日常需要了,摄入量太高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1 岁后也要严格控制吃盐的量,只要宝宝没有非加盐不可的欲望,就不用刻意添加。

而且,长期给宝宝吃钠含量高的食物,还容易养成重口味的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越来越挑食。

奶粉可以喝到4、5岁❌

根本不需要!

1岁以内的宝宝肠胃发育不健全,可以通过喝母乳或配方奶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宝宝满1岁后,可以从辅食中摄入均衡的营养,就不需要一直依赖配方奶,可以慢慢开始接受牛奶(建议喝全脂牛奶)。

而等宝宝长到3岁以上,牛奶已经完全可以替代配方奶作为蛋白质、钙的来源。反而长期饮用配方奶,可能会增加长胖的几率。

牛奶里有激素

牛奶中的确有可能含有激素,因为哺乳动物只有在孕期和哺乳期才会产乳汁,所以体内有一定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

但是,这个含量很低,只要是正规的牛奶,喝起来绝对不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

而且,牛奶从来不是导致性早熟的原因,增塑剂才是。

进来看看这些育儿误区与谣言,你中了几个_!

无糖=不含糖

这个概念主要出现在宝宝零食类目中,很多商家都会打着无糖、0添加的概念来宣传,实际上这些零食中含有很多「隐形糖」。

比如一款零食既要做到无糖,又要有甜味,那就得用到很多代糖,比如一些糖醇、还有安赛蜜等甜味剂。这些添加剂的甜味比蔗糖要高好几倍,虽然比游离糖相对更安全,但是长期摄入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除此以外,长期吃甜食会让宝宝的口味变重,对合理的膳食习惯培养很不利。

自制食品更安全 ❌

蔬菜、水果、肉类在家都可以自制,但是有 3 类食品自制风险很大。

第一类是米粉、面条等主食。吃米粉是因为要让宝宝吸收更多的铁元素,自制米粉无法在制作过程中强化铁质进去,容易导致婴儿缺铁,甚至造成缺铁性贫血。

第二类是自制食用油。自榨油缺少低温过滤等多种工序,如果挑拣制作过程不合格,榨出的油中黄曲霉毒素(致癌物质)就会超标。

第三类就是猪肝粉。猪肝虽好,可一旦自制成了猪肝粉,营养流失比较多,铁含量就会大打折扣。自制或者普通的猪肝粉效果甚微,需要买符合婴幼儿标准、加强了铁元素的猪肝粉。

进来看看这些育儿误区与谣言,你中了几个_!

和大人一起同床睡

萌医生不鼓励孩子跟大人分房睡,但是也不建议孩子和大人同床睡,因为风险也很大。

同床睡,大人在睡梦中一个转身就有可能会碰伤宝宝,或是用身体、被子压到宝宝后造成窒息风险;其次,宝宝的散热能力差,要是和大人同盖一条杯子,会增加捂热风险,对宝宝来说并不安全。

萌医生真正鼓励的是同房但要分床睡,宝宝在自己的小床上,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也不会被大人影响到,更重要的是,万一在睡梦中惊醒、哭闹或是不舒服,大人也能及时在身边照顾。

好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下期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宝宝的误区与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