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科院和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消息,发现1.2亿年前鸟类,属于白垩纪鸟类,起名“朱氏克拉通鸷”,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

据悉,朱氏克拉通鸷的“鸷”意指凶猛的鸟,取自屈原《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属名“克拉通”,取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种名献给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朱日祥。

朱氏克拉通鸷

我国科学家发现1.2亿年前鸟类,白垩纪鸟类

克拉通鸷与兽脚类恐龙在头骨形态上相差无几,特别是保留了原始主龙类双颞孔的结构——上、下颞孔独立于眼眶且相互分离,翼骨具有膨大的方骨支,犁骨粗大。

这些原始的特征都说明克拉通鸷并未演化出现生多数鸟类具有的头骨可动性,即上颌独立于脑颅和下颌发生运动。

与之相对,克拉通鸷的头后骨骼却已经具有大量鸟类的进步特征,例如骨化的胸骨、加长的前肢、缩短的尾骨、对握的脚爪等,说明了头骨和身体的模块化演化,头骨特别是颞区和腭区在演化上比较保守。

我国科学家发现1.2亿年前鸟类,白垩纪鸟类

最为特殊的是,克拉通鸷具有异常长的肩胛骨和第一蹠骨,(相当于脚掌最内侧的骨骼)。

肩胛骨是鸟类飞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加长可能是适应飞行的一种尝试;而其脚掌最内侧的第一蹠骨异常增长,可能与其类似猛禽的生态习性有关。